欢迎光临大庆油田纪念品商行官网!
发挥大庆文化优势,打造大庆文化品牌
大庆萨尔图区大庆一滴油礼品商行位于大庆萨尔图区日报社院内,大庆著名文化企业,前身为创意大庆纪念品商行,成立于2008年12月份。
该企业所研发经销的一滴油、抽油机模型及系列工艺品,大庆一滴油礼品是能代表大庆特色的文化符号,是能彰显铁人精神的文化承载,肩负着传承“小小一滴油,一部大庆史”的历史使命。现已成为大庆市著名文化品牌,成为市井百姓珍玩收藏的奇珍异宝,成为大庆市民馈赠外地亲朋的至佳礼品,成为市委政府各种政务活动的大庆市礼……曾跟随多任大庆市委书记走进央视,作为宣介大庆的至佳展示品牌。
荣获“大庆市工艺美术产业十大入围品牌”、“大庆发展文化品牌奖”、“黑龙江省十佳工艺美术奖”。
目前,正在研发“石油之魂”、“大美湿地”、“北国温泉”系列产品。
大庆,是一座移民的城市,一座新兴的城市。成吉思汗的铁骑从这里跃马驰过,辽金的长鞭在这里挥斥方遒,明清的少数民族在这里逐草而居。近代历史从1959年发现大油田开始,至今才60余年。历史脉络清浅,文化底蕴不深,造就了如今“文化荒原”的尴尬地位,如何铸就大庆文化形象,形成大庆文化模式,发挥大庆文化优势,是大庆一滴油礼品商行正在面对的难题、课题。
铁人王进喜率队从玉门来到大庆。“下了火车,他一不问吃、二不问住,先问了三句话:钻机到了没有?井位在哪里?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?”王进喜的队友孙崇德回忆。
人拉肩扛运钻机,破冰取水保开钻。只用5天零4小时,王进喜就率队打完一口井。
开发条件恶劣,吃饭都成难题。国外实施技术封锁,油田开发困难重重。
“有条件要上,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!”王进喜的话激励着会战大军。
缺粮,职工家属自己开荒种粮,“五把铁锹闹革命”。
缺衣,自办缝补厂,“一件棉衣里子用40多块旧布拼成”。
缺房,他们和泥、脱坯、抹墙,向当地人学习“干打垒”。
一个月后,大庆油田首趟原油专列在震天欢呼中启运。
开发三年,大庆油田生产原油占同期全国原油产量一半以上,一举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,中国人从此把“贫油”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。
新时期,大庆油田再出发。
大庆油田还大力开拓海外市场。1205钻井队第18任队长李新民带队奔赴苏丹,8年创造32项当地钻井纪录,在国外立起标杆。
李新民说:“地表温度高达60摄氏度,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,一人一天喝17瓶水,工作服一天下来就是厚厚一层汗印……”
从钻井、维修做起,大庆油田海外业务拓展至26个国家和地区。去年,大庆油田海外市场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。
其实这并不是新中国寻找石油的一次尝试。《大庆油田大事记》是从1958年开始记录的,它以邓小平的一个批示作为开端。1958年2月28日,邓小平听取了石油工业部的汇报之后,说:“对松辽、华北、华东、四川、鄂尔多斯五个地区,要好好花一番精力,研究考虑……真正有希望的,如东北、苏北和四川这三块搞出来,就很好。”
在这之前,中国一直处在对石油的渴望和自我怀疑中。当时的中国已经开始了工业建设,对能源的需求非常大。尽管当时中国具备丰厚的煤炭资源,但却被认为在石油方面相当贫瘠。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流行的地质理论认为:由于油、气是远古时代海洋生物的尸体在高温高压下经过化学变化而生成的,所以大型油气田只能在远古时代曾是海洋的海相地层中找到,陆相地层则无油或贫油。